长者生活服务中心
缘起
我在父亲过世后,一直想着如何既能尽孝,
又能让爱自由不服老的母亲无拘无束在家养老。
我自己因为工作操劳,曾经去鬼门关走了一遭。
所以开始探究老了应该怎么活得更好,
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回避老了,我们都会老去,
但是——
老了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!
父亲过世后,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
母亲未来怎么安享或乐享晚年,
我应该做些什么?
想把母亲接来一起住,
母亲说,你们有你们的生活,还是算了吧!
母亲想去养老院看看,陪她去了以后,
出门第一句话就是:
我再也不想踏进养老院一步!
就这样两个在“扶一把”长者和残障人士公益活动中结识的大叔级男人,
某晚聊起这个共同的话题,相见恨晚,
一拍即合想为老人们做些什么……
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国内外的养老地产、
宁波几乎所有的养老院、
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中心,
看到的场景几乎是这样的:
都是老人在那里生活,
七十看八十,八十看九十,九十看坐轮椅的,
而且经常有昨天还在身边的老人过世的消息传出;
进门就是一股混杂了汗味酸味陈腐味的“老人气”;
地面大都铺设地砖,年轻人都要滑倒;
墙面几乎都是白色,识别系统感觉像在医院;
最大的消遣也就晒晒太阳,打打牌,聊聊天;
有时候节日里有三波组织来献爱心洗脚,
洗完脚拍完照也就再也不见了……
安全!基本的空间都存在隐患!
孤独!留给老人的还是孤独!
难道我们的母亲未来如此度过晚年?!
难道我们的未来也是要这样度过?!
如果是这样,
我们实在看不下去!
在调研过程当中,两位大叔发现80%以上的长者们其实缺乏安全感、存在感和尊严感,而空间的安全性和人性化是首先需要解决的,国家颁布了9073的方向,即未来的养老3%进养老机构,97%是社区和居家养老为主,所以就有了先公益打造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想法,把这个空间营造计划叫做了——
“不老心房”
这时宁波市东郊街道抛出了橄榄枝,将海悦社区的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给到了手里,到手时的空间是这样的:
面积小,层高低,南面采光被挡,怎么办?
两个富于挑战精神的大叔首先开始做的不是策划和设计,而是长者访谈和社区调研,花了一个月时间,将海悦社区的长者自理、半自理、全护理、残障聋哑、独居、分居、合居及社区无障碍、长者生活方式等情况联同社区工作人员做了一遍摸排,出了一个定位:
社交型长者乐享生活服务中心
并且将原来的养老助残服务中心,改了名字叫:
长者生活服务中心
因为老人觉得“养”字没尊严,老了就忌讳说“老”,而且“助残”两字一写,普通居民就不想进来了,而“长者”是对长辈的尊称;
又花了一个月时间策划运营、设计、出图,花了两个月时间施工执行,于是出来后的场景是这样的
1
2
3
亲子盥洗台
同时创立了可复制的系统
22个长者社交交互点
58项人性化细节
……
找来了很多志愿者老师和团队,在空间内对社区长者和儿童进行了40堂公益讲课,让更多的长者和居民带小孩来体验,让空间在使用上继续改进……
门口增加了挂行李的水滴挂钩
软木护墙 / 温暖木扶手
发起众筹了急助用品,免费向居民开放
男洗手间的小便兜前增加了开心提醒
飘窗处增加了护栏以防儿童跌落
为了让长者能在飘窗上舒服的休息,加厚了飘窗坐垫
这个“不老心房”空间营造计划历时半年,
设计师说:
当看到社区长者们开心的笑容时,我们在想,我们在雕刻长者最美好时光的同时,也打造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!
“不老心房”公益设计
倍受各公众媒体平台关注
接受宁波电视台采访
接受FM102.9采访
长者生活服务中心公益设计
2016年12月